科学研究
科研概况
近年来,学校科技工作紧紧围绕学校“138”发展战略,以建设特色鲜明的西部高水平医科大学为目标,以“双一流”建设为驱动,师资队伍建设为根本,大力发展科学研究,提高学校整体教学科研水平和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能力。经过多年的建设,学校发展重点更加突出,科学研究特色更加鲜明,科研条件明显改善,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。推动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,服务区域经济的发展。
学校拥有一支结构合理、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。有专任教师一千余人,其中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人员超过80%,具备高级职称的比例超过40%。有国家级高层次人才、国家“百千万人才工程”第一、二层次人选、全国优秀教师、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、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、全国名中医、省级高层次人才、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、四川省优秀教师、四川省“四有”好老师等省级及以上称号700余人次。
学校始终坚持以医学领域的重大需求为导向,科技创新能力有了较大发展和进步。2018年以来,获批国家级自科类项目166项(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、区域联合重点项目累计3项,直接经费达812万元,实现“零”的突破)、社科类项目14项,省部级自科类项目409项、社科类项目34项。科研经费总额突破12.7亿元。发表SCI期刊论文(总数)5657篇,SSCI论文119篇,CSSCI论文62篇,作为联合署名单位,在《Nature》等高水平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。获省部级及以上科技成果奖40项。获发明专利授权173件、实用新型专利授权1054件。
学校现有各级各类科研平台90个,其中省部级及以上科研平台46个(其中同位素及药物国家工程研究中心(共建)1个、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1个、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3个、国家大学科技园、国家级科普基地1个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(医药基础研究创新中心)2个、四川省重点实验室4个、四川省工程实验室1个、四川省院士(专家)工作站1个、四川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),是“四川省心血管疾病防治协同创新中心”牵头单位。获批市厅级及以上科研团队46个。学校坚持政产学研结合,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发展。有以医药、医疗器械研发为特色的国家大学科技园,与泸州市高新区合作共创的国家高新区医药产业园并获准通过,与泸州市共同成立“西南医科大学—泸州产业技术研究院”,与泸州市、香港中文大学共同组建“川南医学转化研究院”。学校司法鉴定中心通过国家级司法鉴定机构资质认定和实验室认可。
学校主办有《西南医科大学学报》和《医学与法学》两本学术期刊,均是经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,是中国核心期刊(遴选)数据库收录期刊。《西南医科大学学报》2016年被评为“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”,2019年被评为“四川省高校优秀科技期刊”,期刊以学术性、实用性、新颖性、规范化、标准化为主要特点,刊载栏目主要有专家述评、专家论坛、技术创新、基础医学研究、临床医学研究、影像医学研究、护理学、综述等;以三甲医院、医学院校及科研机构的临床、科研人员为主要读者对象。
数据截止时间:2023年8月31日